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70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概括分析
  教学目标:
  分析综合性客观选择题的五个考查角度。
  讲解比对法,精准判断概括分析题。
  重点:   
  1、归类某一内容。一般从主要人物出发,设计某一指向,列出五六项内容,要求选出三项内容。
  2、对全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难点:  
  1.筛选文中重要的语言信息。
  2.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学会整体阅读
  考纲解读:
  概括分析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 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
  教学过程:
  “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角度1: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1.命题设误
  (1)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2)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比对方法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选项】荆轲变徵之声的悲凉,让众人涕泣,然后众人用慷慨羽声的激愤来送别荆轲,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比对结果:
  角度2: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