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4.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磨难。
一、 新课导入
史铁生的生平介绍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有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用勇士来形容史铁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能够呈现史铁生面对的人生困境以及他的感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我们自己的感悟。
二、 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章,疏通字词
1、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我朗读时的语气和节奏变化,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和写错的字。
明确: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暴怒、侍弄、诀别:不易再见的离别、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分别在哪里?分别又是什么季节的花?
明确; 三次。第一次在第一段,第二次在第三段,第三次在第七段。春季(北归的雁以及,母亲笼统地说北海花开了,而且强调是“都”开了),秋季,秋季。
2、作者对每一次的“看花”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吗?分别是什么样的?
明确:不一样。第一次坚决拒绝。第二次勉强同意。第三次在妹妹的帮助下主动去看。
3、文中第一次提到看花时,作者的身体状态怎么样,有什么表现?母亲有什么表现?此时母亲的身体状态怎么样?
明确: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患重病,肝疼睡不了觉。担忧、忧愁、痛苦、难过。
4、文中第二次提到看花时,作者有什么表现?母亲有什么表现?此时母亲的身体状态如何?
明确:勉强同意,不耐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央求,狂喜,敏感。病情更加严重。
5、文中第三次提到看花时,作者有什么表现?
明确:愿意主动去看花,愿意走出自己的不幸的自怜自虐的个人世界。作者在母亲的关怀和母亲去世的刺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