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题,约2130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火星捕捉制动,正式踏入环火轨道。所谓火星捕捉制动,就是指高速“行驶”的火星探测器在靠近火星时“踩一脚刹车”,在大速度增量减速后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制动捕获的机会是唯一的,所以如何实施近火制动以保证探测器被成功捕获,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决定着整个探火任务的成败。如何“踩好刹车”,大有学问。
  首先,这脚“刹车”的力道大小是极为考究的: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耗费数年时间等待下一个“制动窗口”;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据公开资料显示,苏联、美国、日本的火星探测任务都曾在“火星捕获段”遭遇失败。据了解,天问一号的目标轨道距离火星最近处仅400km,而此时它的速度已高达28km/s,想要成功实施近火捕捉制动,就必须在10分钟内将它的速度降低到约1km/s,其难度可想而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为天问一号配置1台3000N的轨道控制发动机,实现制动。
  此外,“视觉盲区”也是天问一号踏入环火轨道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时,距离地球达1.92亿公里,它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如此漫长的通讯延时形成了一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天问一号必须“自主”完成“踩一脚刹车”。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障预案,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后续探测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取材于赵竹青、章斐然等的文章)
  材料二
  1月28日,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版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白皮书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是运载火箭发展迅猛:据统计,5年间,我国共实施207次火箭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96.7%;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环绕、着陆、返回”三环节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完成:“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
  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探月工程方面,中国政府批准了三次登月任务,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基地:拟定2024年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勘测,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预计2030年发射“嫦娥八号”,测试载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核心技术”;计划在2025年以后在月球上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行星探测方面,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计划在2024年发射首颗小行星探测器,名为“郑和”,它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并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二是计划在2028年完成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完成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深空探测方面,计划于2024年发射“巡天”太空望远镜,它具有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世界上现用最伟大的望远镜)相同的波长,堪与其媲美。在未来5年发展的基础上,还计划于21世纪30年代初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以便观测到频率更低的波,从而将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和极端事件发生几率的能力。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始终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取材于王帝元、谢龙、赵竹青、初梓瑞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星捕捉制动,是指通过“踩一脚刹车”,使探测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
  B. 火星制动捕获的力道大小极为考究,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
  C. “视觉盲区”导致天问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
  D. 天问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未来规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
  B.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
  C. “嫦娥七号”计划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
  D. 即将发射的“巡天”可与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媲美。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刹车”顺利,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
  B. 天问一号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漫长的通讯延时被称为“视觉盲区”。
  C. “郑和”小行星探测器将于2024年发射,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
  D. 未来5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能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的能力。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中国航天首次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有效尝试。
  B. 未来中国对木星系的探测,同样可能面临如何踩好“刹车”的问题。
  C. 未来5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D. 以天问一号等为代表的航天工程凝聚了航天人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5.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
  【1~5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  “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错误,根据第二段“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可见,选项张冠李戴
  C.  “导致天问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错误,根据第三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可见,视觉盲区是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实时监控,而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各种技术,以确保天问一号能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