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650字。
2022年商洛市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传播活动,所有其他信息传播技术的创生、更替,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离开它,不仅其他信息传播技术可能无力独存,相应的传播活动也难有成效。换言之,数字技术是在诸多信息传播技术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起奠基作用的“元技术”。
对于新闻业而言,“元技术”革命使新闻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元技术”的出现和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形态各异的媒介形式络绎出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媒介丛林”深度嵌入了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个体的信息生活中。最终,这种数字技术嵌入社会生活的持续进程打破了传统新闻业的封闭系统,新新闻业应运而生。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新闻业起步于“元技术”,初创之时就自带“数字基因”。传统新闻业看重的,是自身在整个信息传播流程中的核心地位和整个信息流程的规范,有意无意地将社会公众排斥在自身的传播实践活动之外,这是非常突出的“传媒中心观”。新新闻业与之不同,它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系统,依托的是网络社会“散点式传播”的逻辑,自创办之日起,就将信息用户纳入自己的传播流程中。媒介逻辑从“传媒中心观”向开放互动式散点传播的演变,预示着传统新闻业一枝独秀局面的终结。可以说,新新闻业深刻地改变了并将持续地改变着新闻业的传播生态。
数字技术的创新步伐紧锣密鼓,由此生成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技术星丛”,作为技术体系的“元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持续向前迈进。这导致两种社会现象的同步发生。其一是人的“技术化”“媒体化”。不断出现的形态各异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正在一步步成为“技术的延伸”“媒体的延伸”。其二是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从全球新闻业的现实状况,我们也可以发现,一种建立在技术“人性化”“智能化”和人的“技术化”“媒体化”基础之上的新闻业新业态一杂合体新闻业正在兴起。
不同于以往的新闻业态,杂合体新闻业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于,它不再是人类主体主导之下的新闻业,其运作过程也不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作为非人类要素的“数字技术星丛”全面渗透到新闻业的毛细血管和细枝末节之中,人类要素与非人类要素正在“对称”地形塑着未来新闻业的动向与格局。
“元技术”革命导致了新闻业与社会系统的深度联结。社会媒介化、媒介社会化的双向渗透、彼此互动、相互形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过程中,原本处于新闻互动边缘的行动者,可能因此走向信息传播的核心地带,而以往和现在居于新闻实践主导地位的行动者,则有可能在关系网络中成为边缘化存在。
现有新闻业的结构化再生产,也因“元技术”革命面临新的传播格局。顺应了“元技术”革命趋势的新新闻业则攻城略地,既有技术优势,又没有传统新闻业理念系统的“束缚”,它们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侵蚀了传统新闻业的地盘。这种天壤之别局面的形成,在于二者对“数字技术星丛”这种“元技术”的态度及运用。虽然传统新闻业在“元技术”革命席卷社会的情况下,慢了一拍,但目前也已被动踏入这一新领域;新新闻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常因脱离职业规范,遭到多方质疑。未来新闻业的发展,除了传统新闻业与新新闻业相互取长补短,在融入非人类实体的社会关系新网络中时,二者都还需要关注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杂合体新闻业自身固有的属性,也必将对边界模糊的传统新闻业和新新闻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姜华 张涛甫《“元技术”塑造新闻业发展新图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技术”革命促使新闻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公众由此可以主动参与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
B.元技术即数字技术,离开了元技术,其他信息传攝技术将无力独存,相应的传播活动也会失去成效。
C.杂合体新闻业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于它不再以人类为主导,其格局将由人类与非人类要素相互形塑。
D.“元技术”促进了社会媒介化、媒介社会化的彼此互动,以往占主导地位的行动者可能被边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多角度将新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元技术”对塑造新闻业的作用。
B.本文论证语言严谨,不仅有绝对性表述,如“必将”等词,也有相对性表述,如“可能”等词。
C.文章以今日头条为例,深入论证了元技术对新新闻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围绕“元技术”对新闻业的塑造,不仅论述其有利的一面,也指出了其不足的一面,客观而辩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新闻业秉持“传媒中心观”,注重自身在整个信息传播流程中的核心地位,坚决将社会公众排斥在自身的传播实践活动之外。
B.数字技术的创新生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首先引发了人的“技术化”“媒体化”。接着引发了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
C.新新闻业虽蓬勃发展,但也遭到多方的质疑,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需要与传统新闻业相互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D.新新闻业攻城略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侵蚀了传统新闻业的地盘,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传统新闻业理念系统的“束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零工经济正在加速冲进市场。2020年,我国零工经济有2亿人就业。它的呈现方式日益多元,既有传统行业里的临时就业,也有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的新职业,如网约车司机……
零工经济与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不同,工作时间和方式更为灵活,也更讲求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同时,随着“95后”“00后”进入就业市场,打零工的意义正在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零工经济正变得“大有可为”,成了稳就业和老百娃增收的重要渠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