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000字。

  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循。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衡: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最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
  (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西方悲剧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此观念的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
  B.在作者看来,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这也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C.悲剧意识的觉醒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每一个阶段,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
  D.中国现代悲剧精神因作者诉求和作品艺术表现不同,展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地屈从于命运,就无法展现崇高的人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章从悲剧进入中国说起,自然引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并对其发生发展做总体概述。
  B.朱光潜先生引用尼采的话,意在强调每一部悲剧作品都呈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
  C.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国悲剧观念的流变过程,还对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进行了辩证分析。
  D.第五段呼应上文,表明悲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路向。
  3.下列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
  B.《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C.《雷雨》中周朴园一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了爱情,临到中年又失去了亲人。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重整乾坤,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最近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见一些似乎和书法创作有关的视频,比如“射书”,即用针管在宣纸上射出道道墨迹;“吼书”,就是边吼边写,书者类似耍酒疯,“手脚并用书”等。有人把这类表演称为书法的“行为艺术”,且从个别史料挖掘角度,以古有张旭“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李白大醉赋诗题壁为理由,来佐证这类行为艺术古已有之。同时,强调“视觉体验”“外向表达”“个性张扬”的所谓书法的当代意涵,和传统书法审美的平和内敛、诗文境界作区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