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470字。
2022年高2019级高考模拟考试(四)
语文
审题人: 命题人: 同意付印人: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说明: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没有安全作为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发展作为动力,安全也难以为继。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提高捍卫安全的能力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这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一块“试金石”。当前,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大数据的发展方便了居民生活,但蓄积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约车便利了居民出行,但增加了出行安全的风险;移动支付化解了没带现金的尴尬,但积累了“无现金”社会的伦理道德风险。电子商务、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所引发的许多争议,本质上都是发展与安全的问题,都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既给新业态新模式足够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又不至于放任其野蛮生长,威胁民众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
安全需要发展,发展必须安全,促进二者实现动态平衡,正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马克思通过阐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步迈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运行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起初的适应,到后来的不适应,又到新的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的辩证图景。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的鲜明特色。习总书记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11种安全要素相互作用又高度关联,只要任何一种安全要素面临威胁,其所产生的风险连锁联动效应则可能牵扯到其他一种或多种安全要素,进而产生结构性矛盾、系统性危机。我们既要密切关注现实可见的安全风险,还要有强有力的举措,创新全程跟踪式的常态化治理机制,应对日益显现的新型安全风险、
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要坚持系统思维,在构建大安全格局中妥善应对那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结构性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分化之快与新的结构整合机制发育线慢之间形成的不同步、不协调、不适应,必然引起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其中结构性风险就是发展和安全失衡问题的集中体现。例如,由恐怖主义导致的安全风险并非单一的境外安全问题,而是境内外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而产生的综合性后果。就带有非传统安全特征的生态安全风险而言,在一定情形下,水体成空气的跨境污染有可能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进而使这种非传统安全风险最终演变成传统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
“安而不忘危,存而下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大国,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下断创新、开拓进取,但同时又要坚决避免犯“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充分运用系统性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富于前瞻性地统筹应对国家安全风险中深层次、多维度、复杂化的结构性风险。从根本上说,“稳中求进”就是要处理好“稳”这个“不变”与“进”这个“变”的关系,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风险挑战,力图保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摘编自杨海《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光明日报》2020.12.16)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和安全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动力。
B. 检验社会治理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需求,关键看是否达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C.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既要关注现实可见的安全风险,也要积极应对逐渐显露的新型安全风险。
D. 发展和安全的失衡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问题最终又集中表现为结构性风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大环境,指出了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问题的重要性。
B. 文章列举“网约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为的是证明新业态模式已经引发许多争议。
C. 文意采用举例论证,用马克思阐明社会基本矛盾的典型事例,论证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
D. 针对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促进安全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安全因素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只有首先解决了安全问题,才能谈得上发展问题。
B. 新业态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既要努力争取足够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又不能无序发展。
C. “安全”与“发展”是一对矛盾,人类社会的演进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二者的矛盾,构建“安全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D. 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关系。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检验社会治理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看是否达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错误,由“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这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一块‘试金石’。”可知,是社会治理来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要牢记嘱托,牢固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