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620字。

  德宏州2021-2022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怎样读懂《乡土中国》
  怎样读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要读懂《乡土中国》,首先必须了解这本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本书,有许多内容都是针对乡村建设这一学派的学者们而说的,乡村建设学派认为“愚、弱、穷、私”是中国人的四大痼疾,他们认为只要普及教育,让乡下人识字,引入西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制度等等,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但作者却认为中国乡土社会有自己的地域特点以及一套沿袭已久的文化制度,需要我们以科学实证的方法作深刻的研究,认清乡土社会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如果能清楚乡村建设者们的主张和学说,就能对书中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就能学有所得。
  此外,阅读《乡土中国》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文体的概念。《乡土中国》属于论述类文体,这是由本书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它不是一本文学类的作品,而是一本以论述为主的学术专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乡土中国》共有十四篇文章,是对中国乡土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现象作规律性的阐释,这些文章用统一的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来分析,有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们又各自成篇,分别对应独立的主题。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握这一特点。
  为了读懂《乡土中国》,我们还需要对这本书的写法做一些认识,它最大的写法有些什么呢?其一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即从生活中的事例讲起,逐步分析这些个别现象的特点以及包含的道理,然后再归纳出自己的结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在文章中多有体现。比如《无讼》一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例,由浅入深地论述了两种社会形态中维持社会治理的方式,围绕“讼师”(律师)在乡土社会和城市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作论述,判然划分出了礼治社会和法治社会对“打官司”的不同态度与看法。从而得出结论:都市社会,法律必不可少,律师地位很重要,而在乡土社会里,“讼”的发生,则是社会礼治的衰落和教化的失败。因为乡土社会的每个人心里都有潜移默化的守规则意识,人们凭借心中的良知,就可以处理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可以维持和谐的社会治理。
  其次,我们还要对《乡土中国》的语言特点做一些分析。《乡土中国》有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述,比如讲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或讲述一个案例的时候;但讲到某种社会学的概念或理论时,的确是有些艰涩难懂的。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我们要紧扣文章的标题来读,因为文章的标题是全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提炼。比如在《血缘与地缘》一文中,开头一段先讲血缘社会的基础是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的权力,第二段则论述生育是维持血缘社会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作者写这些,一是为了论述清楚乡土社会血缘的特点,二是为后文写地缘的特点作铺垫,因为地缘是从血缘中分离出来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它们之间必然有本质不同的地方,地缘社会代表着社会文明的大方向。
  至于论述方面,作者通常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纵的方面是作者的观点及论证的层层分析和深入,横的方面则是对事实与案例联系的综合与分析,有时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论述更加丰富有力,往往在横的方面展开过多,导致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不住纵向的理论推进,这时我们要注意回顾前文的论点,并与之进行对照,看看其论点是平行的还是推进的。这样来读,也就不难理解内容了。
  (摘编自戴庆华《怎样读懂〈乡土中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中国人“愚、弱、穷、私”的现状,《乡土中国》提出要依据中国乡土社会的地域特点及沿袭己久的文化制度来进行治理。
  B. 《乡土中国》由于自身的写作目的,选择了论述类的文体样式,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共有十四篇文章,各自内容独立性很强。
  C. 《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论著,虽然语言晦涩难懂,但是文中讲述了一些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案例,不乏形象趣味性。
  D. 《乡土中国》阐述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本文提及这一内容是为了分析《乡土中国》从现象到本质逐步进行归纳的写法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例证法,举《无讼》一例,主要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在写法上有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结论的特点。
  B. 文章在分析《血缘与地缘》时先概述其首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再概括作者写这些的两个目的,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C. 本文按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展开,主体部分从时代背景、文体等多方面阐述了读懂《乡土中国》的具体方法。
  D. 《乡土中国》在论述方式上通常纵横交错,纵的是观点及论证的层层分析和深入,横的是对事实与案例联系的综合与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中国》用统一 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对中国乡土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现象作规律性的阐释,全书有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
  B. 《乡土中国》在论述时往往横的方面展开较多,读者把握不住纵向的理论推进,不对文章前后双照就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C. 在乡土社会里,“讼”的发生是礼治的衰落和教化的失败,因为乡土社会里毎个人心里都有潜移默化的守规则意识。
  D. 《乡土中国》一书,结合中国乡土社会的特质,引入西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对推进中国多村社会的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为了改变中国人‘愚、弱、穷、私’的现状”错误,由原文“这本书,有许多内容都是针对乡村建设这一学派的学者们而说的……”可知扩大范围,不是所有内容都为了解决这四大痼疾来阐述。
  C.“《乡土中国》……语言晦涩”“形象趣味性”错误。是讲到理论或概念的时候,晦涩。另外,形象趣味也不准确,文章中说的是明白易懂。
  D.“是为了分析《乡土中国》从现象到本质逐步进行归纳的写法特点”《乡土中国》阐述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是为提示读者要紧扣文章标题。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8时48分,航天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