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20字。

  广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命题人:练婧    审卷人:张弛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应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速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制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常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城:不准使用铅笔、围辣笔和涂改波。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基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胸脯/匍匐  粗拙/咄咄逼人   B.校补/校对  默契/锁而不舍
  C.辟头/劈开  憔悴/鞠躬尽瘁   D.小楷/揩油  憎恶/深恶痛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震悚  锋芒必露  诀别  妇孺皆知   B.分歧  家喻户晓  屏嶂  人声鼎沸
  C.晌午  混为一谈  烦躁  沥尽心血   D.怂勇  迥乎不同  愧作  骇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重庆市歌舞团的《火锅奏鸣曲》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舞动虎年,热辣结合,慷慨淋漓地向全球观众展示出巴蜀大地独特的人文魅力。
  B.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虽然半岁失聪,但好强的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博士,她的事迹可歌可泣,感动国人。
  C.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电子产品,不注重书写,书写能力急剧下降,他们写出来的字要么张牙舞爪、七歪八扭:要么密密麻麻,如群蚁排衙般不堪入目。
  D.网络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纸质阅读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对此观点,小明不以为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寒假我约了班里的几位同学一起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的奋斗历史。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5.语文课上,老师播放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节目。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8分)
  在十位获奖人物当中,90岁高龄的朱彦夫老人以及他身上闪耀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下面是他的事迹介绍和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
  人物事迹:朱彦夫,中共党员,14岁参军,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当时与敌军在掌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治山治水,用25年时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1)任务一:请结合“人物事迹”分析朱彦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2)任务二:请参照朱彦夫的颁奖词,用简洁概括的语言为北京冬奥会、残奥会或抗击新
  冠疫情的志愿者,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避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⑥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4分)
  哲理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诗人们在诗中,除了欣赏山水美景外,还习惯于通过思考,去总结人生智慧,传达出一种理趣,如王安石在《坐飞来峰》中用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诠释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而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要想起陆游在《游山西村》里的那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会激励自己鼓起秀气,努力奋斗,走出困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