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9000字。

  顺义区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14分)
  某班开展以“云端话端午,粽情一线牵”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下面是活动前言,请你阅读并完成小题。
  端午,
  食粽点艾,一节一念。愿人间,
  端正无碍,康乐安怡。
  让我们用如人胸怀的粽叶包裹起梦想的糯米,组成坚实的粽子,破水而行,自信向前。请大家端起传统文化的茶盏,共话粽香情。
  (1)结合《字源》中对“端”的解释,理解前言中三个“端”字的意思分别是:“端午”在五月初五,“午”原写作“五”,“端”在这里的意思是①______;“端正无碍”是指人世间的一切都很好,没什么阻碍,这里的“端”与②______(只填字母)(A.举其一端  B.无端指责  C.初见端倪  D.行为不端)中的“端”意思一致;“端起”意为平正地拿起。
  端(duān)
  形声字。立表意,篆书形体像人直立;耑(duān)表声,冑指植物初生嫩芽破土直出,端取其直意。本义是直、正。①直;正:~坐~庄。②拿着;捧着:~碗~茶。③东西的一头:笔~末~。④事情的开头:开~。⑤方面;项目:弊~⑥缘由:借~。
  (2)请你从下列三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端午起源与文化”的论坛标题,使其符合讨论主题。
  甲                     乙                     丙
  我选①______(只填序号),这幅图片字体是②______,因为③______。
  2. 下面是“端午起源与文化”论坛空间中同学们的发言稿节选,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节选一】
  从历史源流上看,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与古人的信仰和祭祀相关。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仪式。在五月初五这天举行祭龙仪式,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xiáng(祥  详)、驱邪攘灾【甲】后来,这个祭龙活动慢慢演化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也得以流传。
  【节选二】
  ______,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与辟阴邪、祛病防疫内容有关【乙】如挂艾草、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等习俗。
  【节选三】
  有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相传,楚国上官大夫非常嫉妒屈原,屡向楚怀王进谗言,最终屈原被流放。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屈原写下了千古佳作《离骚》。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闻楚国将灭,跳汨罗江自尽,用铮铮铁骨诠释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在九年级学过的戏剧剧本中“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的内心独白就是出自这段历史。后来,这种精神感动了四方百姓,人们在这一天纷纷举行祭拜活动。端午节也在纯粹岁时节令的基础上,yǎn(衍  演)生出一份独特的人文情怀。
  (1)下列对发言稿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曲线上应选填的汉字说法都对的一项是(     )
  A.“祀”读作“s씓xiáng”写作“详”“嫉”读作“j씓yǎn”写作“行”
  B.“祀”读作“yǐ”“xiáng”写作“详”“嫉”读作“j픓yǎn”写作“演”
  C.“祀”读作“s씓xiáng”写作“祥”“嫉”读作“j픓yǎn”写作“衍”
  D.“祀”读作“yǐ”“xiáng”写作“祥”“嫉”读作“j씓yǎn”写作“演”
  (2)发言稿中【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应该是(     )
  A.【甲】句号【乙】逗号    B.【甲】分号【乙】句号
  C.【甲】逗号【乙】分号    D.【甲】冒号【乙】叹号
  (3)在【节选二】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及季节时令推算,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而且这天的草药药性最强
  B.由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及季节时令认为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但是这天的草药药性最强
  C.虽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及季节时令推算,这天的草药药性最强,而且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
  (4)【节选三】中引用的内心独白出自现代作家①______写的历史剧②《_______》。
  3. 下面是同学们在“粽香传统感我心”感言区的留言,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丰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 让我们从端午节习俗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节日绽放出时代之花。
  C.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八方情。
  D. 千百年来,众多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令人流连忘返。
  【1题详解】
  (1)①根据“端午”在五月初五,“午”原写作“五”,可推测,“端”在这里的意思是“五月的开头”之意。
  ②端正无碍:是指人世间的一切都很好,没什么阻碍。端:端正、正派;
  举其一端:列举出其中的一方面。端:事物的一头;
  无端指责:没有根据的指责。端:道理、根据;
  初见端倪:看到了事件的雏形,有了初步的印象。端:开端,眉目;
  行为不端:行为不符合道德或法律规范。端:端正、正派;
  故选D。
  (2)本题考查表达运用能力。从中选择一个汉字,围绕“端午起源与文化”展开论述即可。
  示例:我选乙,乙是隶书,因为隶书蚕头燕尾,书写时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方方正正,与端午纪念先贤的文化契合,符合论坛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默写。(4分)
  4. (1)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同学们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朵雪花的故事”后,兴致盎然,开展了一场以“雪”为关键词的飞花令比赛。你想到的两句有“雪”字的古诗文是:①“______”、②“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