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3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议“舒适区”
  刘根生
  ⑴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⑵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并不是某个环境或区域,而是指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舒适区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长。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陷阱”,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⑶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⑷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中国高飞集团的高级钣工王伟,用手中的钣金锤敲击出C919大飞机舱门下部的一道特殊弧线,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1毫米的百分之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用超越极限的技术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职业航天员的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训练强度接近极限时,受训人员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训练,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超越极限也是超越自我,每一个极限中都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⑸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深秋的夜晚,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什么有教室不用,要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这般自讨苦吃,是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更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力量。
  ⑹走出舒适区必然会感到些许“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陷入恐慌,当我们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挑战,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这种“不适”便会消散。高原之上有高峰,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15.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17.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从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研究入手,提出问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全文运用了大量事实论据论述舒适区带给人的危害,说理具体透彻。
  C.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述有力。
  D. 走出舒适区,需要有不断创新、勇往直前、敢于挑战、严格自律的精神品质。
  18. 请结合链接材料和上面 文字,谈谈你对“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链接】
  李宁在运动员生涯中斩获金牌106枚,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退役后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国家体育的相关单位工作,但是李宁选择走上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成立了李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面对一路高攀的业绩,李宁又以归零的心态,搭建了数字化供应链,完成了数字化门店改造,成就了不断创新的国潮之光。
  2022年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股文与科举制
  ①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又称八比、时文、时艺、制艺、经义、四书文等,全文分八个部分,格式要求严格、死板。不管是乡试(省内统考) 还是会试(全国统考),都是三场考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清史稿??选举三》),三场考试并不都用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关重要,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是紧密的连带关系了。
  ②另外,虽然没有看到有关论证,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