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34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九月甲午,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候。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节选自《左转•僖公三十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在“晋军函陵”句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驻军,与句子“秦军泡南”“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军”字的用法、词义都相同。
  B.“公从之”“臣之壮也”“邻之厚”三句中“之”字的用法都相同。
  C."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句中“说”字通假“悦”字使用,意为“喜悦,高兴”,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的中“说”字不同。
  D.“许之”“何厌之有”“唯君图之”依次是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12.下列是本文相关常识的解说,其中划线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本文段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文斗争(a),在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的同时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只身说秦以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和《榖梁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b),是中国古代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对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c)乃至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史学散文的典范。所以鲁迅先生才给予了一个非常高的评价,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的之离强”。(d)
  A.(a) B.(b) C.(c) D.(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营造“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做了背景铺垫。
  B.烛之武临危受命深明大义:原本对君主郑伯有直接的不满,但在郑伯的道歉和分析下,抛开个人利益,承担起说秦重任。
  C.烛之武的游说陈述是站在秦国的角度看待问题,指出郑国灭亡是“邻之厚,君之薄也”,郑国存在对秦国是“君亦无所害”,且晋国的背信弃义是“君之所知也”。
  D.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不同意并撤离郑国。他的主张和解释体现一代霸主的政治远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分)
  ②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候。伐郑,请无与围郑。(4分)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啥遂入披帷西向文嗔目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