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400字。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失范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一书中断言,每一种新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算法推荐等人工智能手段的技术赋权在助推短视频实现爆发式走红的同时,也因过度量化用户的一切社会行为,消解了人本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使其成为“单向度的人”。
  算法推荐技术对短视频平台把关权进行程序化收编,对信息先放后审,这种“事后把关”的模式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编辑对信息的层层过滤、筛选机制,瓦解了传统把关的严密制度性,造成大量失真、窄化、低俗的短视频内容在信息场肆意传播,即使事后对其进行下架、封禁,也无法消除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算法把关是一种后台机器化流水线作业,机器的“刻板性”使其不具备对短视频“新闻价值”和“真伪善恶”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在“流量化”的价值逻辑下,将公共性、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拒之门外。
  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失范还要归因于“失序性”传播场域与制度监管的乏力。智媒时代,互联网发言的低成本、匿名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快速互联、多点融通,极大释放了普通民众的表达权和传播权,造成了传播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很容易将社会矛盾简单化、极端化,并经由天性“草根”的短视频,通过恶搞、审丑、散播虚假消息等行为,宣泄情绪,制造社会矛盾。此外,短视频庞杂的用户群体也很容易在利益等诱因下发生心理需求或价值需求的偏离,放纵那个弗洛伊德所谓的被社会道德规范长期压制的“真实”的“本我”,无视社会道德法制,发布、点击并传播各类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失序的传播场域迫切需要制度的规束,但当前互联网视听领域尚缺乏普适性的专业性立法,难以对短视频传播进行反思性、预防性和惩戒性的规范和引导。
  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导致的一系列伦理危机及网络乱象,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反省。网络空间需要在保障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促进自律、自觉的精神,与技术潮流同步,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是政策层面,继续完善网络视听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规范短视频把关行为。目前已施行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等对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印发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将AI造假音视频列入法规,但网络短视频领域的立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二是监管层面,转变监管逻辑,建立短视频监管的长效机制,构建短视频联合规制矩阵。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内容监管,不能只是由平台自己来做,而是要形成全社会监管的合力”。联合规制短视频把关行为,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和“常态化管理”。
  三是舆论层面,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媒介技术的融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行业协会和平台运营商,建立短视频大数据监测平台,监测短视频市场变化及舆情趋势,为政府和相关管理主体科学管理短视频市场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撑。同时,强化主流媒体传播力,以正能量的优质主流文化占领网络空间,引导短视频平台规范把关行为。
  (摘编自江世明《智媒时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校准:失范与规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手段的技术赋权可助推短视频的发展,也可消解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B.算法推荐技术在审查模式上不如传统审查模式严密,一旦造成恶劣影响,将无法消除。
  C.短视频用户群体在利益等诱因下易发生心理、价值需求偏离,从而放纵不道德的“本我”。
  D.普适性、专业性立法在当前互联网领域的缺乏,致使难以对短视频传播进行规范、引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论述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的现象、成因,接着提出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晰。
  B.文章从技术、传播场域、制度层面分析失范原因,并对前两个原因进行了重点论述。
  C.文章在论述时着眼于政府与社会、事前与事后、惩戒与引导等角度,全面辩证。
  D.文章引用中外学者的话,列举行业已出台的一些法规,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把关体现了机器的“刻板性”,其流量至上的价值逻辑选不出好作品。
  B.智媒时代,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发言和传播渠道的特性制造社会矛盾。
  C.短视频监管应改变逻辑,建立长效机制,做好事前防范,减少事后处理。
  D.各方联合建立短视频大数据监测平台,可通过所有数据支撑使管理更及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的提出助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历史潮流,那么,中国碳中和之路应该怎么走?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已经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