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7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A)
七年级语文
一、读??书(12分)
1.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2.古诗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诗歌展现山河风貌:《木兰诗》中有“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夜景;《望岳》中有“造化钟神秀,______”写尽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游山西村》里有“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乡村社日将近的热闹情景。
(2)诗歌承载豪情忧叹:陈子昂登高远望,慷慨悲吟“念天地之悠悠,______”(《登幽州台歌》)的寂寥心绪;杜牧触景感怀,发出“______,______”(《泊秦淮》)的咏叹;李商隐托古讽今,以“______,______”(《贾生》)寄寓怀才不遇的感慨;王安石借景抒情,抒发“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登飞来峰》)的政治抱负。
二、读??思(38分)
(一)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各种书籍报刊、招牌广告、电视节目,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资源。班级举办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号召大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活动一:看文化节目】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国潮文化”逐渐兴起,除了音乐和戏剧,许多节目也在探索将传统文化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呈现,将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融入电视节目。通过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使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上文是小天同学准备的一段“看节目学语文”的宣传稿。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加点词“逐渐”“探索”“年轻”的词性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国潮文化”“喜闻乐见”“创新升级”都属于并列短语。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可以删掉句中的“使”字。
D.最后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优势特点。
【活动二:读文学名著】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4.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______的人。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3分)
【活动三:写最美对联】
5.在活动中,学校号召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请你选用下列词语,补全对联,表达你对读书活动的感悟。(2分)
备选词语:铸就 涵养 浩然气 栋梁材
上联:万卷诗书______
下联:十年寒窗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6~7题。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家族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因为手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开裂、受伤,他们家族的祖上发明了一种护手的药膏。从此,在漂洗丝絮时,手不再开裂、受伤。
有一位客人听说了这种神奇的药品,就来到宋国找到了这个家族的长者,说:“我用一百两黄金购买你的药方。”这位长者一听,十分高兴,将自己的家族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们家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所积累的不过数两黄金。今天出卖药方,一下子就可以获得一百两黄金。我的意见是卖给他,你们看呢?”家族中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地说:“卖给他!”
当时,吴国和越国之间长期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两国的士兵大多是水军,士兵们经常会因为气候寒冷、长期浸泡而手足皮肤开裂。这位客人得了药方,就来投奔吴王。这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吴王正因为很多士兵手足被冻伤、泡烂而烦恼。这位客人拿出他配的药,吴王见到药效神奇,十分高兴。在吴国和越国两军水战之时,越国士兵的手冻裂,影响了战斗力,而吴国的士兵则由于有了药膏的帮助,手上毫无冻伤、泡烂,于是吴军大获全胜。吴王大为欢喜,重赏了这位客人,还封他为万户侯。
以漂洗丝絮为生的这家人听说了这件事,不无感慨地说:______
6.请你根据前文,在横线处进行补写,使情节连贯、完整。(3分)
7.请根据本文提炼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10分)(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1题。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