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340字。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人翁森说:“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古人读书渐入佳境时,远远超越了学习认知和获取信息的层次,而这种超越性的生命存在和生活形态是一种对本体的觉醒。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性越来越强的社会,传统阅读形式和节奏陷入备受责难的境地之中,有学者提出:“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如果从更大的精神坐标上分析,人类进化到今天,其生活形态和生命存在方式已经演变成一种多维的复合体系:物质维度、身心维度、复杂的精神维度。而精神维度是人类最终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维度,之所以人类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本性、本能、外在环境和生物进化等因素之外,能够创造和运用符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把人的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其中世界一是客观世界,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世界三是由人类精神活动产物所构成的世界。这与人类生活形态和生命存在方式形成的多维体系相对应,如果说物理世界、身心世界纯粹是自然产物,那么符号所构成的复杂精神世界就纯粹是人类精神自主创造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阅读活动贯穿着人类整个文明发展历程。人类阅读活动也随着符号系统的丰富而变得日益复杂,人类生活的超越能力和水平,当然也不断跃升到新的境界。借助语言,人们通过口耳相传,代际之间的经验得以传续,横向个体之间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技能得以交流和传播。文字的产生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文字符号不再附着于具体的个体,人类的经验和思想成果得以留存和积淀,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向一切可能的领域渗透和传播。人类因阅读逐渐告别原始与野蛮,走向文明,阅读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推动力。几千年来,虽然文字的载体和传播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文字的阅读仍是我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人类文明的大部分成果保存在文字之中。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与一切不在场的人进行精神交往,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内涵,提升精神境界;也让我们的精神摆脱了大脑的生物学限制,步入人类整体精神时空中,生命超越了个体藩篱,向着类生命和类存在迈进;还让我们摆脱了生命、物质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限制,可以精神性地存在于文字符号所营造的任何一个时空场域之中,个体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广度得以无限地延伸。只有通过阅读进入符号世界,才能使人类存在于超越性的生活之中,而这就必须学会识别、运用这个符号体系,否则人们就只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之外,与超越性的生活无缘。这便是阅读活动的本体价值。
今天,视听时代已经到来,文字在符号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人类阅读活动的革命悄悄拉开帷幕,人们阅读的手段、方式、形态正发生新的变化,人类的阅读和学习将面临更加不确定、更加开放的格局。
(摘编自陈冬梅《阅读的本体价值刍议》
材料二:
谈到读书,历史书不得不读。如何从历史中读出智慧?
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首先是时间,时间构成了历史发展的纵轴,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记录的刻度。历史是从过去走到现在再走向未来的,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现在、未来,是不可分割、前后相继的整体。时间的前后相因、一直向前、不可逆转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读历史、看历史的视野不能局限在某个特定时刻上,必须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把历史拉长了看。
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除了时间之外,还有空间。空间构成了历史发展的横轴,为历史的发展提供着广阔的舞台。时间纵轴与空间横轴交错,共同构成了历史的坐标。如果只有时间,历史是线性的;如果只有空间,历史是扁平的;只有时间与空间交错相融,历史才是立体的。刘少奇同志曾说:“不学历史、地理,你就‘理论不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具备了时间、空间因素,就构成了历史?还不是!还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人。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意义上说,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价值和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得好:“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所谓历史,就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要想读懂历史进而读出智慧,就必须首先抓住时间、空间和人这三个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然后探究时空交错相融形成的历史坐标下,人与人之间基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而产生的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
(摘编自高长武《如何从历史中读出智慧》)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社会,人类的生活形态和生命存在方式是物质维度、身心维度、复杂的精神维度的多维综合体。
B.当今时代,人们阅读的手段、方式、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视听符号取代文字,在符号体系中一家独大。
C.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识别、运用符号体系,就难以与一切不在场的人进行精神交往,与超越性的生活也无缘。
D.过去、现在未来是构成历史时间要素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们在阅读历史时要将这三者贯通起来分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阅读中学习认知和获取信息属于低层次阅读,而步入精神时空的阅读才是高层次的阅读。
B.伴随人们追求功利的现象加剧,传统阅读形式和节奏与这种情形难以相融,将退出历史舞台。
C.阅读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类整个文明发展历程,其符号系统越丰富,阅读活动也越复杂,人类也就越进步。
D.时间、空间和人构成了历史的基本要素,人是第一要素,时间、空间因为孤立的个人的存在才具有价值与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中“世界三”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B.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C.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经过地壳运动后变成了化石标本。
D.经过六年的时间,在设计人员与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总高为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落成。
4.为什么“几千年来,文字的阅读仍是我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没有人听完她的哀诉
柔 石
尖利的北风。巍峨古旧的城下。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她生命末路的悲哀:“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有了半小时。
几个孩子听得悲伤。向城门边跑去。他们都是住在城脚的茅舍中的穷孩子。在这北风中,也还穿着单裤,破夹衣,没有鞋子。
可是他们都同情地围在她的面前。盯住眼睛看她涌流出来的大泪。食指放在口里,不发笑声。
老婆子继续哭道:“天呀!命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