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40字。
广东省中山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蒙曰:“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2分)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______,______。(《木兰诗》)(2分)
(3)古人的“啸”既是一种宣泄行为,又是一种文化行为。王维也有类似行为,这一点从《竹里馆》中的“______,______”可以看出。(2分)
(4)周末游玩,小明和同学们不畏艰难,奋力登上海拔1902米的广东最高峰石坑崆,欣赏着岭南大地美丽的风景,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吟诵出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2分)
(5)七年级(2)班举行“班级诗词大会”,其中“飞花令”环节要求选手依次说出包含“春”字的诗句,小敏先说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小华灵机一动,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__”。(2分)
2.根据拼音,用正楷字体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2022年5月4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各地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有zhí zhuó的梦想,坚定的信念;他们有成长的动力,前行的勇气。在各自的领域,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他们都是dāng uì的有为青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材料一】
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春晚整台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①《只此青绿》刷爆朋友圈,超过10亿以上网友直呼惊艳。网友评论说:“《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美得像画一样!”“这是春晚最美的节目之一!”②《只此青绿》迅速上了热搜,引来了一波波网络刷屏或转发潮。很多文化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诗剧。
【材料二】
③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如期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办。本次开幕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如开场第一个节目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立春”至今令人难忘。每一幅节气图配上唯美诗句,④围绕以“巧妙”“独特”两个优点明显的创新为出发点,让中国式浪漫感动了会场。
【材料三】
下面是某单位对公众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内容 喜欢认同 一般了解 不了解不喜欢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5.28% 57.51% 6.54%
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16.78% 61.37% 21.21%
传统道德观(如仁爱、诚信、孝亲敬老、廉耻等) 17.72% 69.09% 12.6%
3.对材料一、材料二文段中画横线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语义重复,应删去“超过”或者“以上”。 B.②不合逻辑,“或”应改为“和”。
C.③搭配不当,把“开办”改为“举行”。 D.④句式杂糅,应删去“为出发点”。
4.仿照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适当的语句。(4分)
今天,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文化样式、艺术样式回归。欣赏诗剧,唤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境界的向往;相聚春节,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和精神的灵感,它们已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5.“学习强国”平台正开展“关于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工作,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提出三条建议。(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不蔓不枝 (2)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①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②使昼呜呼?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④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