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2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愧怍(zuò) 取缔(tì) 锋芒毕露(lù) 深恶痛绝(wù)
B.校对(jiào) 咀嚼(jǔ) 鲜为人知(xiǎn) 浩浩荡荡(dàng)
C.书斋(zhài) 晌午(shǎng) 锲而不舍(qiè) 诲人不倦(huì)
D.丰饶(ráo) 修葺(qì) 如释重负(shì) 忍俊不禁(jìn)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问 涉足 鞠躬尽瘁 不耻下问
B.闲暇 屏嶂 力挽狂澜 至死不懈
C.坚韧 晶莹 微不足道 血气方钢
D.淳朴 谦逊 语无轮次 忧心忡忡
3.(10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号召各班开展“讲党史故事,向英雄致敬”活动。某班推荐了两篇和“味道”有关的故事,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故事一】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①早期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是由他翻译完成的。
????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邀请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不是一般的翻译任务,为了心无旁骛完成这项工作,他特意回到故乡——义乌市分水塘村。回家后,陈望道住在一间小柴屋里,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钻研书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中文版本的字词语句,力求贴切、精准、生动,用他自己的话说,【甲】“花了比平时多五倍的功夫”。
????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特意为儿子包了粽子改善伙食,并叮嘱他吃粽子时记得蘸红糖水。过了一会儿,母亲在门外问:“粽子吃了吗?”他答道:“吃了吃了,可甜了。”母亲不放心,推门去看,结果发现儿子正奋笔疾书,嘴上全是墨水,手边的红糖水却一口未动。原来,陈望道过于聚精会神,②竟错把墨水当作红糖,吃完也浑然不觉。经过两个多月的(a),近两万字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终于翻译完成。陈望道的全情投入,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典故。
????陈望道的这种严谨,忘我投入的治学情种,也让他在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领域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建立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升学化作出贡献,成为这一顿域的领军人物。
【故事二】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兰考是个最苦、最难也最穷的地方,多年来,内涝、风沙、盐碱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得兰考人喘不过气来。焦裕禄初来时,县里原设有一个颇具当地特色的“劝阻办公室”,但干部们快腿快脚还是堵不住外出逃荒的灾民。
????1963年元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临时召开县委会。他没有宣布议程,而是把大家带到火车站,去目睹成批成批灾民逃荒的令人痛心的场面……有着同样逃难经历的焦裕禄下了决心,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把兰考的“三害”治住。③他毅然把消极的“劝阻办公室”改建为积极的“除三害办公室”,先后抽调了120多名干部、老农和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工作。
????许多同志考虑到焦裕禄带病工作,劝他不要参加野外调查了,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b),以身作则:【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④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丙】他就是在这种流动的“办公桌”上认识了兰考,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体方法。
????他带领全县人民,开始了史无前例、规模浩大的种树防沙,育草治沙行动。还创造了“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风沙小了,生态好了,庄稼丰收了。慢慢地,兰考人不再拿着“饭碗棍子袄外出逃荒”,兰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现代汉语词典》对“旁”的解释是①旁边;②其他;③汉字的偏旁;④广泛。对“骛”的解释是①纵横奔驰;②追求。根据语境和词典释义,【故事一】中加点词语“心无旁骛”的意思是:
(2)在以上文段(a)(b)处分别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a)呕心沥血 (b)激流勇进
B.(a)全心全意 (b)身先士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