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40字。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说明:共五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作答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zhù)立窗前,居然一眼就可以看到国贸三期的“中国尊”,它若隐若现,瘦削(xiāo)成一根微不足到的柱子,在迎风而立。
B.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带着新奇与怯(qiè)懦默默地换上了溜冰鞋,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众多的人或灵活或笨拙(zhuō)地溜来滑去。
C.人到极其无可耐何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这种比悲号(hào)更为凄(qī)惨的表情。
D.每每凝(nín)视一次,都有一次感动、一次震憾,那种绿意盎然的冲击,那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常常让我对大地及大地上的生命,充满了敬畏与膜(mó)拜。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走进紫荆山上的千年古寺,穿过古色古香的牌楼小廊,一座座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庙殿近在眼前,看着走廊上的神话故事壁画和庙宇上的______,______有赏心悦目之感。而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均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古建筑彩绘传承人白迎君之手。除了画画,笛子、二胡等农村常用的乐器他也很______。他说,学习艺术,得有耐心和细心,切不可______。
A.雕梁画栋 霎时 娴熟 囫囵吞枣
B.金碧辉煌 立刻 熟练 走马观花
C.雕梁画栋 霎时 熟练 走马观花
D.金碧辉煌 立刻 娴熟 囫囵吞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屈原》被认定为“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主要原因是屈原的身世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的缘故。
B.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条实施,教师在教学上的策略和对课堂的控制要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C.《宝可梦: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险》凭借着精彩的故事和高水平的制作,被许多影迷盛赞为“系列最佳”作品。
D.游客要文明旅游,对于不遵守游园秩序,损坏文物古迹,警方将依法查处。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谦辞和敬辞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果现在还有人文绉绉地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不免会被视作迂腐的人。但是,还有不少谦辞和敬辞,依旧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______,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方不至于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来。
A.既然还要使用它们,就要用得恰当 B.即使还要使用它们,也要用得恰当
C.因为还要使用它们,所以要用得恰当 D.无论是否要使用它们,都应该使用得恰当
5.某班开展了“戏剧与人生”综合实践活动,讨论会上,一位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与论题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戏剧是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创造戏剧是为了反映人生。
B.老舍先生用一个小小的裕泰茶馆,让读者看见了整个社会的风貌和一个时代的变迁:吃皇粮的旗人、朝廷的太监、民族资本家、保媒拉纤的人贩子、相面的大烟鬼子、流氓、打手、要饭的、失业的……这些小人物细微的生活片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世态概览图。
C.莎士比亚将自己的全部在戏剧中表现出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融入了他的亲身经历,都来自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D.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唐】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①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②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③遍,烟光奈夕何。
【注】①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②芰:菱角。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这里指出水的荷。③云:助词,无实义。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田园山水风光,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山水的恬淡闲适之情。
B.颌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诗人乘船所见的实景。
C.颈联对仗工稳,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山野之人恬淡闲适的生活。
D.尾联以景结情,借景抒发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7.诗的三、四句“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描写精妙,试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齐桓公谓鲍叔日:“寡人欲铸大钟,昭①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②尧舜哉?”鲍叔日:“敢问君之行?”桓公日“昔者吾围谭③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④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⑤于一剑,非武也;侄娣⑥不离怀衽⑦,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乎?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