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40字。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
——我就知道,要不是队友下线了,哪想到我这个薄命苦心人儿。
——不像其他方案做得俊俏,终究是被哥哥嫌弃了。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这聊天秒回是单给我一个人儿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
玩法层出不穷,讨论愈发热烈。网络是否会让我们对文学经典的认识不断刻板、扁平化?如何认识经典与流行?《红楼梦》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我们对此展开了讨论。
对话者:嘉宾甲 嘉宾乙 主持人
主持人:最近兴起了戏仿文学经典表达的热潮,网友们会用卡夫卡、鲁迅、张爱玲、海明威等等经典作家的口吻,讲述各自的疫情故事。很多人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激活了经典,但也有人觉得这种形式太有迎合性了,只是照着葫芦画瓢。
嘉宾乙:我最早看到“疫情文友在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文化符号,营造出一些文化氛围。创作者应该是看过原著,再对原著进行戏仿的。因此,他们可能不太存在激活状态。而大众的关注点还放在疫情上,文学只是它的载体和表达形式之一,是让它变得“有趣”的调味品。
嘉宾甲:戏仿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技法。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戏仿作为一个修辞格特别提了出来。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刘贡父晚年得了麻风病,头发、眉毛都脱落,鼻梁将断裂。苏轼就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用刘邦的《大风歌》捉弄他。戏仿的重要特点是依托经典,读者如果不知道经典,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对经典相当熟悉,才会感受到戏仿的语言形式跟经典之间的张力,越想越好玩。戏仿一方面进行着游戏,一方面在比拼人的想象力,还是很搞笑的。《红楼梦》中为什么是林黛玉被仿得很多?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林黛玉的语言是最有个性、不融于这个社会的,好像总是剑拔弩张,这就把她的一言一行凸显出来,变得格外瞩目。林黛玉的抒情方式,也不符合传统社会规则。传统的礼仪社会倡导“发乎情,止乎礼”,内在的情感是被抽空的。有一位作家谈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差异,认为黛玉有时说话如“惊雷”,宝钗说话则是“煞风景”的,天上来了雷,宝钗消雨无声。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嘉宾甲:黛玉感慨“你真是个多情的人”,宝钗马上说“不是的,我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很“煞风景”。薛宝钗不习惯于太重感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她不愿意跟你走得太近,否则她不习惯。我非常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也是受传统社会熏陶的。我在心里其实很想抱抱我的父母,但直到他们去世,我都没有抱过。我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抱父母太夸张,感情很外露。即使有这种冲动,我们之间还是淡淡的关系,非常理性。这实际上就是薛宝钗,只要对方太热情,她马上退一步,压抑情感,最终就成了“冷美人”。中国社会不主张激动情感的产生,因为这对秩序有一种破坏力。即使内心翻江倒海,但人们会表现得比较高冷。这样好像挺好,但有时又觉得很遗憾,缺少那种温暖。
主持人:大家对林黛玉的模仿,模仿到精髓了吗?
嘉宾甲:很难说大家是否模仿到了精髓,因为林黛玉所有机智、俏皮或讽刺地讲话,都有特定的语境,模仿时则会把这个语境抽出来。比如前面提到的周瑞家的送宫花片段,周瑞家的回答时误以为是黛玉不好意思,所以解释“别人都有,你放心拿”。黛玉却认为“别人不挑剩的也不会给我”,两人的理解有巨大反差,戏剧性由此产生。我们在模仿的时候,往往割裂前因后果,好多都是断章取义,对语境
(取材于《语文学习》公众号文章《“林黛玉发疯文学”为什么火了?》,2022.3.29)
(1)下列对文中两个加点的“它”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它”字指代内容相同,都指的是“疫情”。
B.两个“它”字指代内容相同,都指的是“大众的关注点”。
C.两个“它”字指代内容不同,第一个指的是“大众的关注点”,第二个指的是“疫情”。
D.两个“它”字指代内容不同,第一个指的是“疫情”,第二个指的是“大众的关注点”。
(2)根据选文,请分别概括两位嘉宾对“戏仿文学经典”持有的看法各是什么。
(3)你认为孔乙己名字的来历,属于“去语境化”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杉,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1】。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2】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