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
古诗词诵读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A.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尽,完)
穷山恶水(形容词,偏僻,荒凉)
B.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止,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副词,已经)
C.但见长江送流水(连词,表转折,但是)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
D.青枫浦上不胜愁(动词,能承受)
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
【解析】 C项,“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但”,副词,仅,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C )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为击破沛公军
D.将进酒,杯莫停莫使金樽空对月
【解析】 A项,“尔”,均为代词,你。B项,“但”,均为副词,只。C项,“为”,第一句中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介词,替、给。D项,“莫”,均为副词,不要。
3.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全诗共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解析】 应该是表现了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4.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解析】 A项,应为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故选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