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00字。  6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 理解并赏析文中关键句,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漫漫求学路上,总有一位老师如同灯塔,在最灰暗的时候照亮你前方的路,带给你希望和光明,也总有一位老师让你时时记起,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来回忆一下他笔下那个最令他感激的恩师------《藤野先生》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1.文体知识
  ①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1.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其线索是什么?写了“我”与先生的哪几件事?
  【明确】
  ⑴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
  ⑵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询问裹脚这四件事。
  2.本文空间和时间跨度很大,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叙的?以此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个部分内容。
  【明确】⑴按地点的转移叙述不同事件。
  ⑵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东京见闻,交 代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本文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藤野先生的深切的感激之情和深沉的怀念之情。
  【教师小结】作者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神不散特 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