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860字。

  《乡土中国》第1课时:走近大师,初识书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步骤。
  2.阅读《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后记”及目录,初识全书内容。
  教学过程
  【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这些文章于1947年6月至1948年3月在上海的《世纪评论》上连载,后又出版成书。
  1930年费孝通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开启了他的社会学人生。此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国禄,留学英国时又师从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这一系列的教育经历为他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费孝通学成归国后,执教于云南大学,主持了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在当时时局紧张、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3、写作目的
  《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乡村社会学”这个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4、写作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本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著作,其目的是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著作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分析社会的整体架构,同时运用深刻而又形象鲜明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从多个层面对传统基层社会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