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10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话题阐释型作文
(2018江苏,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1.话题阐释型作文审题立意
a.审读材料,把握话题中心
作文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句自成一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进行了阐释。
b.揣摩材料,理解话题内涵
三句话从“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价值,层层深入,阐述了“语言”的普遍性、多样性及作用,是对“语言”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c.设问思考,阐释话题定立意
素材积累
1.凯文•史密斯:照亮黑暗的语言之光
凯文•史密斯,这个一生失明的美国女人,她的世界里没有光。也许正是如此,她才得以领略更多的语言之美。除了英文,她还学习了8种语言。你也许怜惜她没见过一种颜色,但你得羡慕她能用12种语言唱歌。在美国的中学里,她教俄文和中文,而在18次中国之旅中,她来到不同的城市教英语。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在盲人电脑上敲下英语单词,或者站起来向学生提问。她必须独自爬上8楼的住处,独自摸索这个陌生的国家。但这就是乐趣,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在不幸人生中创造的美丽奇迹。要是你感觉不到,那么建议你去听听凯文老师边弹电子琴,边唱流行歌。她从不害怕黑暗,语言就是她的力量。(适用于立意角度⑤⑥)
2.古代修辞术:语言的力量
古希腊和罗马的修辞学起源于演说术,是一种说服人的艺术。在古代西方世界,修辞学也作为一门实用技能,用于说服议会元老、法官、陪审员和集会听众。
中国最早的修辞活动是先秦时代的“游说”和“论辩”活动,由纵横捭阖的说客、辩士面向君王、权臣进行。春秋战国是一个诸侯角逐、群雄争霸的时代。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实现其政治野心,锐意革新,礼贤下士。在这种有利于人才产生并发展的形势下,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一批胸怀雄才大略、能言善辩的士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晏婴、邹忌、淳于髡、鲁仲连、张仪、苏秦……他们指点江山,陈说利弊,出谋划策,滔滔不绝,“一言之辩,强于九鼎之言;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兵”。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散文的代表性篇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