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30.  《渡荆门送别》公开课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难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法学法】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选用】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补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渡荆门送别》,大家边读边体会,谈一谈两首诗的共同点。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放录音,营造气氛,学生体会录音中的节奏及应强调的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3、找出诗中的意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下: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4、找出诗中最欣赏的词语,从修辞、炼字、写作手法等角度简要赏析,小组评选之后班内展示。
  三、小组研讨
  1、交流上述意象、意境的心得。小组综合之后,班内展示。
  2、律诗四联分为起、承、转、合,分别讨论四联内容之后,讨论本诗是怎样体现这种关系的。
  3、讨论本诗与《静夜思》的相通之处。
  四、达标检测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      ,它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五、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课堂表现及各小组分数,对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
  六、作业
  将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
  《渡荆门送别》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三、相关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品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著有《李太白集》。
  2、选自《李太白集》。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