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50字。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词语理解与运用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一、词语的辨析角度
1.词义轻重不同。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2.范围大小不同。例如:“目前”和“日前”,前者指说话的时候,后者指几天前。由此可见“日前”的时间范围更大。
3.搭配的习惯不同。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
4.语体色彩不同。例如:“该”和“本”,前者是指示词,多用于公文,后者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感情色彩不同。例如:“臆造”和“编造”,前者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后者的意思: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
6.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例如:“衣服”和“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有的……有的”“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例:“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支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这种句子一般不用关联词语,有时会用上“于是”“先……再……最后……”。
3.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不仅……而且……”“不但……还……”“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4.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可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