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0字。
《旧语新解写作》原创作文展示
习作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是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在过去,这是极有指导意义的儒家经典;但从现在出发,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尽赞同。
“士”一字,作出了身份地位上的预设,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士人指读书人,是封建制度下的文化传播者与政治参与者,也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精英群体。由于出身地位的限制,在贵族垄断教育的年代,贵族子弟从出生就被赋予了接受教育和走入官场的特权,而平民百姓从出生就注定了没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后,当时社会的教育和政治也不可能得到全民普及。可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精英阶层的价值观。在平民文化盛行的时代,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扩大了。同时,“不可以不”一词忽视了主体的差异性,过于绝对化。在儒家思想为主流文化的古代中国,信仰仁义的读书人一直以入仕为追求。由于科举制的出现,贵族特权垄断被打破,士人们就更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看作实现个人理想和服务天下百姓的唯一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说是对读书人最真实的写照和最好的勉励了。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个人价值及其实现方式日益差异化、多样化,只要心怀希望、具备真才实学,在各个领域都能大放异彩。实现个人价值,不一定人人都要抱负远大、意志坚毅。
“弘毅”强调了责任心与坚韧毅力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有些事情可能不会成功。光有詹天佑的“弘毅”,没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客观条件,京张铁路也不能贯通;光有南仁东的“弘毅”,没有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奋斗,中国“天眼”也不能仰观宇宙。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把远大抱负、坚强意志和外在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今日的奋斗者,既应有弘毅的姿态与精神,也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应刻苦学习,充实自我,也应抓住机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大有作为,使儒家经典在当代焕发别样的生机。
【点评】
文章首先解释了旧语的含义。接着,寻找了旧语的逻辑漏洞或思辨缺陷,分别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三个词入手,提出了旧语在当代的局限性,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一旧语进行了新的分析与解读。最后,总结出当代奋斗者应有的态度。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谨,结尾可以适当再展开叙述。
习作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的《卫灵公篇》和《颜渊篇》。两者分别从平民和为政者的角度展开论述。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