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60字。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练习
(练习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题
号 第一部分 阅 读 第二部分
写 作
总 分
一、文言文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 三、综合运用
(一) (二) (三) (一) (二)
第一部分 阅 读 (60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默写(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岐王宅里寻常见, 。 (《江南逢李龟年》)
4.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其二)
5.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特写海面之景,突出风浪景象的诗句是:
,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完成6-9题(11分)
【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甲】的体裁是 ;【乙】文出自 (书名)。(2分)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枯藤老树昏鸦 ( ) (2)元方入门不顾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句子。(3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9.对【甲】【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甲】中首句展现了萧索的景象,与断肠人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相吻合。
B. 【乙】中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就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很形象。
C. 【甲】中“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在旅途中状态的具体描写。
D. 【乙】中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怒”到“问”,感情急剧变化,体现了友人的无礼。
(三)课外古文阅读,完成10-13题 (8分)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④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释】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②府:指国库。 ③子贡:孔子的学生,名赐。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而教导可施于百姓 ( ) (2)不取其金( )
11.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子贡在诸侯国赎回来了鲁国人,但拒绝向国家领取他的奖金。
B、子贡把鲁国人从诸侯国赎回来,但拒绝向国家领取他的奖金。
C、子贡把鲁国人从诸侯国赎回来,然后拒绝领取这个人的奖金
D、子贡在诸侯国赎回来了鲁国人,然后拒绝领取这个人的奖金。
12.文中“鲁国之法”的“法”是指 (用原文)。(2分)
13.孔子对“子贡”和“子路”态度不同的原因是 ( ) (2分)
A、子贡行为有利于穷人获利,子路行为有利于富人赎人。
B、子贡只考虑自己高尚的名声,子路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实惠。
C、子贡做法不能给鲁人示范,子路做法能给鲁人示范。
D、子贡的行为阻碍“赎人”之法的实行,子路的行为促进该法实行。
二、现代文阅读 (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5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