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50字。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并掌握左丘明及《左传》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并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4.通过高考链接,掌握多义实词“以”。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并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难点:通过高考链接,掌握多义实词“以”。
教学设计
一、 引用诗文,导入新课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认识一下这伟大的人物。
(设计意图:用诗文导入,由熟悉的知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情境中。)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一)有关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生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因此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的大量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二)关于《左传》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