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20字。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等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文言虚词“以、因、其”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议论技巧。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三)思维发展与提升:
  1.能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厘清情节,分析人物对话中的隐在信息,赏析人物形象。
  3.把握《左传》“虚实互藏”的特点,理解课文主旨的深刻内涵。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
  1.体会“《左氏》森严,文赡而义明,人之尽也”的行文风格。
  2.体会《左传》“虚实互藏,两在不测”的叙事特点。
  (一)学情分析
  本文为高中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在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对老师和参考资料的依赖,多数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读译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要学生一开始就以高中的步调和要求进行文言文学习是明显不合适的;当然,老师也不能一手包办,那就仍停留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层次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须要带读带译,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并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大意。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掌握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词类活用和所字结构的用法,了解并学会辨析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学会补充省略成分。
  2.体会“《左氏》森严,文赡而义明,人之尽也”的行文风格。烛之武的说辞进行解析,让学生初步接触论证方法。
  3.挖掘课文第二段中人物对话的隐在意义,学习分析文本“隐秀”。
  4.分析全文主旨,理解《左传》“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讲述文体知识,讲解文本切入,讲读重点语段,讲演文本透视,因此,可以说,不管哪种教学法,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拟用于文体知识,以及学生经过讨论和点拨之后,仍无法理透的文本内容。]
  2.问答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