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90字。

  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22 年 11 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答非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 时代性”的观点, 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 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在原始社 会,部落之外即法律之外,氏族内部自由平等友爱的关系在部落之间统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 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的共同体。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既然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 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 族文化的形式存在。文化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生活的自然结果,而且是这种生 活的前提和条件。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的东西,也是把这些人 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如果文化完全没有民族差异, 那么民族这种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 式早已不存在了, 民族的差别也早已不存在了。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 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 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 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 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 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其次,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 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 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 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 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 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 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 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其四, 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 来的, 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 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如此,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亦莫不如此。在这个意 义上, 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 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 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最后, 民族斗争是民族差异的强化剂。古往今来, 民族之间的矛盾、对立、冲突史不绝书。 许多征服者民族推行强制同化的政策,而被征服的民族则千方百计为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而斗 争。在这种同化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 同化之, 以至绝灭之而后 快。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 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 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 今天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 以复旧充新生, 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 化,那么, 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入困境。
  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行观照 的一种方式。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 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去评判另一文 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这种 态度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类文化在一定历史阶段是民族的、具体的, 决定人类社会在此 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
  B.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是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人自身的身心变化 也在与文化成果相互作用。
  C.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这种态度有其合理性 和存在的价值, 应受到尊重。
  D.近现代史上的反帝斗争使进步的中国人普遍意识到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性, 可见历史 上的民族差异在民族斗争中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早在古代,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等,说明地理环境 的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
  B.种族、地域、文化传统等是文化创造的基础, 并有限制作用, 所以文化创造必然事事都 能到诸如地域、经济、种族、文化传统中找到原因。
  C.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的特殊性,又要分清主体和客体,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 或反观自己,以便于融合一体化。
  D.文化差异性是现阶段才存在的事实,文化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 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普遍性。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 (3 分)
  A.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 ?? 吐谷浑传》)
  D.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 ??滕文公上》)
  4 .为什么说“有古今无中外论”是错误的? 请结合材料一进行概括说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虚  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 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 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我们这个家里, 父亲一直像多余的人。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 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 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 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 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 上午六点出门, 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 57 个学生考上了 31 个, 在当 年,这是“放卫星”般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