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540字。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引用最多的,就是东汉应劭为《汉书》作注时的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关于敦煌最早的神话出现于《山海经》,那里面讲“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现在的三危山景区位于敦煌东南,主峰在莫高窟对面。
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敦煌只是西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为什么敦煌如此特殊,能形成一门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学科,而且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
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今天,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和普通百姓是很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汉唐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而丝绸之路又是古代很长时期内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道路。敦煌在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赋予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由于敦煌文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敦煌学之所以能形成一门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敦煌的石窟。这又是“西夏学”“徽学”“吐鲁番学”等无法可比的。虽然说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源头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却有独特的地位。莫高窟的创始者乐傅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从东届此”。这就说明,敦煌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刘进宝《敦煌学何以成为国际显学》)
材料二 敦煌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1908年,伯希和来到莫高窟对所有洞窟进行编号、测量、拍照,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抄录了各文字题记。其后,编为《敦煌石窟图录》6卷出版。伯希和于1909年曾在北京展示被其劫走的敦煌文书,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对敦煌文献进行记录、刊布和研究,但是对于敦煌石窟的艺术一直没有重视。
1941年,画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张大千为山洞窟编了号,共编309号。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1942年5月,由当时教育部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陆续到达敦煌,不仅考察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特殊地位,这是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之一。
B.画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并为洞窟编了号,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一直沿用。
C.材料二按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进展、成果以及敦煌石窟未来的研究方向。
D.敦煌写本文献存留着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些疑难字词演变或讹变的蛛丝马迹,因此只要对其加以研究,我们就能破解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但敦煌文化有其独特地位,而敦煌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和敦煌学,国际组织、普通百姓也就不会知道敦煌,世界的学者也不会对敦煌有深入了解。
C.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石窟考古研究、石窟艺术研究三个方面。
D.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是参加人数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大型图录丛书《敦煌石窟艺术》(共23册),详细公布了部分重点石窟的图像资料。
B.敦煌所发现的文献,就是未经后世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献,其中有许多关于实行均田制的具体细节,如授田、退田、欠田等内容,这些史料证实了均田制的存在。
C.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遣霍去病发动了两次进攻匈奴的战役后,就开始在河西走廊设立机构,派遣官吏。这是最早的一批敦煌人。
D.敦煌俗语辞书《字宝》记录与人的眼睛相关的词语有笑中哯哯、眩曜等;名物辞书《俗物要名林》彩帛绢布记载绫有黾甲、雀眼、填心、独窠之别。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5.请结合材料,谈谈敦煌艺术研究在今天的意义。(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灰色的月亮①
[日本]志贺直哉
①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
②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