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课   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熟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角度;
  2.掌握论述类文本每个考点的具体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论述类文本每个考点的具体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论述类文本每个考点的具体解答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法学法 训练   评讲  总结   强化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考点解读
  1、考点说明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内容解读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二、课堂互动
  (一)备讲例题(见诊断练习)
  方法归纳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二、审清题干,明确区间;
  三、提炼概括,规范作答。
  (二)活学活练-----选做题
  选做1:《练》203页:《更好地读点历史》
  选做2:朱自清《论诚意》(难度较大)
  建议选做-------《更好地读点历史》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 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