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70字。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路(节选)
  白居易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①,右纳史②,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注】①纳言:隋唐时期门下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②纳史:应作内史,隋唐时期中书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以夫妻关系为喻,表面感叹为人妇之难,实际感叹为人臣之苦。
  B.“人情反覆”既指丈夫在感情上喜怒无常,也指圣意难测,翻脸无情。
  C.诗中“为君”“君臣”“君不见”中的“君”字,其含义各不相同。
  D.诗人严厉地批判最高统治者,旨在希望君主能广开言路、虚心纳下。
  2.节选部分不长,短短的篇幅出现三次“行路难”的感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南邻【注】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释】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诗人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诗人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诗人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锦里先生”园子里收获了很多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明他家的生活不算太穷。
  B.颔联写朱山人家常有客人,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在台阶上觅食。
  C.颈联“四五尺”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的表达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白沙”“翠竹”“柴门”等意象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锦里先生住处的清幽与闲适。
  4.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角巾,隐士之冠。”你认为隐士的特征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说说,杜诗是如何表现“南邻”这位隐士的特征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