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70字。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诗五首
  赵翼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①,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注:①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1.下列对这组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满眼”句以转轮为喻,言世界化育万物,生生不息。
  B.“天工”句言天工造化与诗人巧思竞相争新,创造无穷。
  C.“预支”两句写再有新意的诗歌,千年后亦或使读者觉得陈旧,体现了诗的发展特征。
  D.“熊鱼”一句借“鱼与熊掌”之典,写出诗人既想把诗歌写好又担心贫穷的矛盾心理。
  2.论诗五首(其三)阐述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侄安节远来夜坐①
  苏轼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②。
  【注】①安节是作者的堂侄,这首诗于元丰四年写于黄州。②韩愈曾作《短灯檠歌》,感慨世事炎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远来的侄子雨夜闲谈的情景。“峥嵘”二字,本是形容山势的高耸、险峻,这里指年岁的顶点、寒气的深重。
  B.“坐拨寒灰听雨声”,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听着窗外疏疏作响的雨声,一种孤寂、萧冷的氛围被渲染开来。
  C.“遮眼文书”用药山惟俨禅师看经“我只图遮眼”语意,文书堆积案头,无心批阅,写出了自己的萧闲之状。
  D.“伴人灯火亦多情”,灯火如此多情,和“我”相依相伴,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
  4.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在黄州的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①,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④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气岸:意气高昂。②华颠:花白的头颅。③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