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2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答题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
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
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
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
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
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
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
“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
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
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
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
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
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
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
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
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
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
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
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
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
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
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
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
其如玉”(《诗经》)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
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
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
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
1
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
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
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
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
生活中。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
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
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
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
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
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
2
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
对君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
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
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
D.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
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
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
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
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
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
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 )(3 分)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4 分)
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
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
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
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