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百草园”之乐和对“三味书屋”之乐的赏读分析。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乐趣之不同。
  三、过程与方法: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在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本课才会有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大都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文中人物、故事有基本的了解,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与慧心,从而感受一个教育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学生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勤奋上进,取得成就后将爱传递给社会的美好品德,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综上本课采用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盲人识字”游戏:请同学们两两组合,一名同学紧闭双眼,戴上耳塞塞住耳朵,另一名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第一次书写数字“6”,第二次书写汉字“山”,第三次书写汉字“思”,第四次书写英语单词“mother”。
  同学们,你们感觉这样学习书写容易吗?可是有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的孩子,却凭借坚强的毅力学会了五国语言并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来还成为一名作家,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还要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介绍背景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海伦凯勒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当海伦七岁的时候,安妮莎莉文来到了她的身边。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3.知识链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