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20字。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选科调研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其四,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亦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最后,民族斗争是民族差异的强化剂。古往今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对立、冲突史不绝书。许多征服者民族推行强制同化的政策。而被征服的民族则千方百计为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而斗争。在这种同化与及同化的斗争中,许多细枝末节的差异也会获得不寻常的意义。例如在清朝末年,剪掉辫子就意味着公开表示与清朝统治决裂。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长期生活的自然产物,而且在民族斗争中人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
应当指出,虽然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能事事归因于经济,但归根结底是人类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结果。文化上民族差异的形成原因,都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上才得以发挥作用。因此,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超历史的存在,不是纯自然的存在。因而,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也是历史的、可变的,相对的。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今天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生,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决定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是民族的、具体的。
B.不同的文化发展成果长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过来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 “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所以各文化体系应保持独立,而不能相互吸取、借鉴。
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体和客体,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或反观自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是“有古今无中外论”这一论调的根本错误。
B.不同文化的发展成果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可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民族文化的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多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文化都要固守不变。
D. “文化相对主义”是对待文化差异性的最合理、最正确的态度,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C.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沈宗骞 D.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应如何对待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烽火银花(节选)
宋文盛
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张佳欣离开薛立宵居住的四合院,走了有二三百米的距离,看到村口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比比画画地向路边放哨的儿童团打听着什么,张佳欣觉得这个外国人好像在哪儿见过,连忙走过去自报家门。看到D•安德森那因为惊奇而睁大的眼睛,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怎么会是你,小欣!”D•安德森吃惊地问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