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句,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句,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培养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中“忧”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从曹诗中读出曹操其人的大格局,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忧”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树立新时代下正确的劳动观,研究新闻评论的写法,辨别和把握新闻报道的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三、过程与方法: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七课的一首四言诗。本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在教学中拟通过引导诗歌的反复朗读和吟唱,调动学生情感,体会乐府作为音乐的节奏之美,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住始终出现的三个“忧”,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同时掌握诗歌中比喻、借代、用典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七课的一首四言诗。本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结合学情,本课采用 诵读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拓展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汝南名士许劭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他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他就是被赞誉为“英雄诗人”的曹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歌行》,再次领略曹操的才气,英雄豪气与王者霸气。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