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3580字。
《沁园春·长沙》专项训练(原卷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词的
……
《沁园春•长沙》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少年立志: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