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87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冲刺卷(二)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车出杭州,南行约1小时,便是富春江畔的桐庐。
溯芦茨溪而上至蟹坑口,再转青龙坞,一家充满想象力的创意生活一体店,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这样的山坞里,会有全国各地的游客专门跑来发呆、拍照。”芦茨村党委书记方祖春的介绍,幽默中透着骄傲。2020年以来,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98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万元。
芦茨村的变迁,正是浙江以乡村振兴为起笔,率先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
位于杭州城西的临安区最早提出“村落景区”概念,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石门村、大山村和龙上村相邻,首批被规划为“龙门秘境”景区。短短数月,环境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一系列设施配套俱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单一的旅游业态,偏远的交通区位,没能吸引来多少游客。
改变始于临安区率先推出的“乡村运营”政策,一批土生土长的临安人受邀回乡当起了“乡村运营师”。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伟宏介绍,运营师和村集体自愿签约,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村委会管理村庄事务,运营师负责打造旅游产品、策划主题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乡村业态,最终收益按照公司股份分成。
而在富春江畔的桐庐,“乡村运营”带来的不单是乡村旅游,更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漫步在桐庐县芦茨村的“两山大道”,一边是苍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一边是一字排开的美丽民宿。
桐庐民宿老板的“底气”,源于政府不断创新的产业模式。早在2015年,桐庐就率先在杭州推进民宿持证经营,申请领证条件包括经营用房、卫生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7个方面。桐庐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促使桐庐民宿产业走向规范化经营,并为今后的集聚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桐庐还先后出台4轮专项政策,用于支持和鼓励当地民宿产业发展。2017年,桐庐成为中国国际民宿发展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进一步激发了当地民宿产业的潜力。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纵深发展,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打造数字乡村和艺术乡村,拉长桐庐乡村旅游产业链,正在成为政府引导乡村运营的新方向,也是发展全城景区的新推手。桐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嫣认为,数字赋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数字赋能不仅为农村百姓提供便利的网购服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货下乡、游客进村、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打通。
眼下,桐庐正以民宿业为突破口,率先推出“民宿智脑”;来往游客只需扫描“民宿智脑——芦茨慢生活“二维码,“吃、住、行、游、购、娱”一键搞定,实现全方位“智服务”。
(《经济日报》黄平柳文)
材料二:
美丽乡村建设是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发布之后,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行动,经过2年多的实践,美丽乡村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做一个很好的理解。
1.(3分)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茨村的新的业态,离不开“乡村运营师”,也离不开政府不断创新的产业模式.
B.民宿业是桐庐实现乡村振兴策略的突破口,也是桐庐乡村振兴进程的一个缩影。
C.在浙江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政府的导向和引导必不可少,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D.既然是政府行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探索整齐划一的模式。
2.(3分)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茨村的发展借鉴了材料二中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等一系列意见,走了捷径。
B.材料二认为应该理顺机制,变更顶层设计,这给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C.美丽乡村建设不应忽略村民的存在,他们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越位。
D.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是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决策。
3.(3分)下列关于材料文体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表达方式上看,真实地记叙了芦茨村的变迁,介绍浙江乡村振兴的成果。
B.材料一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聚焦桐庐一角,记录了富春江畔乡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C.材料一属突发性的地方新闻,桐庐通过一系列政策,激活山乡经济具有地方典型性。
D.材料二立意新颖,对美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思考到位,论述精当,多角度给出建议。
4.(4分)请概括材料二的论证角度。
5.(4分)请结合材料,为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既然是政府行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探索整齐划一的模式”错,材料二“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推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线,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而真正应成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则游离于美丽乡村建设之外”,可见“是政府行为”的说法是错误的,“广大农村差异性较大,不可能采取统一的建设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一定要多样化”,可见“探索整齐划一的模式”错误。选项强加因果。
(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抉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