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短歌行》《归园田居》
  (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从内容层面品读鉴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比较两首古体诗表达技巧的差异;
  3.探究曹操、陶渊明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
  一、导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惩恶扬善,造福天下百姓。
  这句话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今天的课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体会这句话的真意。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代表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这首《短歌行》。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写了大量的歌颂田园的诗文。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2. 文学常识
  歌行:
  古代诗歌体裁,“ 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短歌”和“长歌”之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适合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田园诗: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三、朗读诗歌
  1. 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