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70字。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结合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人有“悲秋”情怀。在巴蜀羁旅中,李商隐体会到“(1)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孤独凄凉(《夜雨寄北》);在落叶萧瑟的古道上,马致远吟出“夕阳西下,(2)_________”的悲苦(《天净沙??秋思》);在月如霜的受降城上,李益唤醒了“不知何处吹芦管,(3)_________”的绵绵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也有诗人爱秋、赞秋。曹操东临碣石,感受到“(4)_________,洪波涌起”的豪情壮志(《观沧海》);刘禹锡一反常态,唱出“(5)_________,(6)_________”的励志高歌(《秋词??其一》)。
人生遇挫时,读读陆游,从“僵卧孤村不自哀,(7)_________”中汲取坚持的信念;心浮气躁时,读读诸葛亮,从“非淡泊无以明志,(8)_________”中领受修身治学的教诲;遭人误解时,读读《论语》,从“(9)_________,(10)_________”中学习对待误会的态度。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漫游语文世界,我们会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感染。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丙;在让??乔诺的故事里,我们感动于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的倔①强的坚持。孔夫子发出“不舍昼夜”的感慨甲(A.令人深思B.骇人听闻);谢太傅与儿女“拟雪”妙趣横生;《动物笑谈》中科学家实验方法的乙(A.荒诞不经B.怪诞不经);《皇帝的新装》里人物滑(jī)②可笑……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近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请继续语文的阅读之旅吧!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写出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______ ②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 乙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模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式,以本学期的课文为例(本试卷出现的内容除外),在丙处仿写一句。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了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震撼。
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烘托了诗人羁旅中的伤感之情。
C. 第三句写“河流大野”,说其“犹嫌”拘束,其实是写其奔腾、壮阔。
D. 这首绝句荡气回肠,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喜爱。
4. 赏析第四句中“不解”的表达效果。
(二)(15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②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⑦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节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谒:拜见。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猪肉。⑦箸:筷子。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因:因谒公 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______
(2)意:意为公必盛馔 _______ 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______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B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