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80字。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手抄报征集活动。下面是一份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请你阅读手抄报的各个栏目,完成相关任务。
  1.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劳动最光荣”,作为手抄报的主标题。(2分)
  2.下面是“劳动新闻”栏目的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1)-(2)小题。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2022年10月23日,“农耕体验季??收割水稻嘉年华”活动在北京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举办。
  本次活动以“先农坛里识五谷,耤田丰收庆升平”为主题,以“水稻收割体验”为主线,安排了青少年朋友分享看护体会、现场体验收割等活动。昔日皇帝的“责任田”成为今天公众体验农运活动和分享收获喜悦的试验田。
  本次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公众能够走近先农坛,了解稼穑之艰难,知晓耕作之辛苦,感悟农业之重要,体会粮食之不易,充分(  ①  )发挥先农坛的劳动教育作用。
  据介绍,今年以来,先农坛围绕耤田举办了多次农耕活动,水稻插秧、麦子收割等既结合时令又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让线上观看的网友了解传统农业,体会农耕中的历史文化   ②   。未来,先农坛还将围绕农耕文化开展更多科普教育活动,让更多人走近农业,了解“种子的故事”,懂得“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深刻含义。
  (1)同学们不明白活动主题中的“耤田”是什么意思,查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耤”(jí)的解释是“耤河”(水名)“耤口”(地名),“耤河”“耤口”在这里显然解释不通。有同学认为,“耤”与“耕”“耘”部首都是“耒”,应该与农具有关。根据这个推测,结合“耤田”的词语结构和文段内容,你认为“耤田”的意思是:______。(2分)
  (2)文段中①处加点字读音和②处填写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充分(fēn) ②内涵 B.①充分(fèn) ②内含
  C.①充分(fèn) ②内涵 D.①充分(fēn) ②内含
  3.请阅读“劳动教育”栏目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2)小题。
  我国劳动教育源远流长(  ①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先民就警告世人唯有辛勤劳动才不会缺衣少食。他们不仅懂得劳动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子女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劳动。我国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所描绘的“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就包含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当劳动的伦理要求。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和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训》,都注重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作为我国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形式,耕读传家是我国古人非常推崇的社会风尚。“耕”指从事农业劳动(  ②  )“读”即读书、学习。耕读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促使读书人自食其力,同时也成为其培养品格、磨砺心性的重要方式。
  (1)文段中①②两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文段画线处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源远流长 B.警告 C.自食其力 D.磨砺
  4.“来稿选登”栏目拟刊登某同学的一段文字,文段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进行修改。(2分)
  我国著名作家邓拓曾说过,“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劳动是不二法门。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天除了上堂说法之外,还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百丈禅师!
  答:____________
  5.请你围绕本报主题“劳动最光荣”,用上“创造”“意志”“责任”三个词语,写几句“编者寄语”。(词语使用位置不分先后)(2分)
  答: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1分)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8.古诗中思乡、思亲是常见的主题。游子的思乡之情可以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件,如“  ①  ”(王湾《次北固山下》);可以是一份期盼团圆的祝福,如“  ②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9-10题。(共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了诗人  ①  的遭遇,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