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890字。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12分)2023年国家文物局将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中轴线,学校开展了研学活动。活动过程中,你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撰写了演讲稿。老师建议你从书写、语言和结构三方面检查和修改。
  (1)你用正楷字书写“北京中轴线”五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  北京中轴线概述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抵钟楼,经先农坛、正阳门、故宫等19处,长约7.8公里,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两翼对衬,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是古都北京的灵魂。它历经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它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观念、一个哲学理念,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深刻的思想烙印。北京中轴线申遗要把空间展示出来,还要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
  (2)检查文段,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一一对应”的意思,所以“对衬”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结构格式”的意思,所以“格局”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宽阔广大”的意思,所以“恢宏”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蓄积包含”的意思,所以“蕴含”中有错字。
  (3)文段的第一句话摘抄自报刊,你想弄明白“书脊”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脊”的主要义项有:①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②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③姓。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下列对“书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中轴线像北京城的骨头
  【乙】中轴线像北京城的脊柱
  【丙】中轴线像北京城的名字
  第二部分 讲述中轴线上的故事
  梅兰芳,北京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学戏时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和终南捷径。如果说不抄近路,是他“幼年学艺的窍门”,高人指点下的勤学苦练,则是他的捷径。青年梅兰芳学戏慢,且视力不太好,眼珠转动还不灵活。这时,有人建议他养鸽子,通过看鸽子在天空飞翔锻炼眼神。于是梅兰芳每天早起放飞鸽子时,总是仰头紧紧追随鸽子飞翔的踪影,目不转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目光越发精神矍铄了。
  (4)你检查后发现,下列词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终南捷径
  B.勤学苦练
  C.目不转睛
  D.精神矍铄
  第三部分 感受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每年春夏,世界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都会在正阳门城出现。它们已经在北京中轴线正阳门上筑巢600多年,是北京中轴线上正儿八经的原住居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妮妮”,就是以北京雨燕为原型设计的。楼阁高台上争逐竞飞的雨燕,成为古都北京一道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北京雨燕是北京中轴线文化富矿中一个灵动的符号,还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5)再次阅读文段内容后你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第四部分  结语
  北京中轴线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还在于它是北京城市的核心,是当代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今天国家礼仪、政治和文化中心。让文物活起来,_____,达到真正焕发活力的目的。保护和传承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需要你我一同助力。
  (6)你查到北京中轴线作为历史遗产,对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你在演讲稿结尾处补充一句话,
  用上“不仅……更”关联词,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2.(4分)默写。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学校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古诗文辑录栏目需要选用两句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①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3.(5分)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前路坎坷,诗人万分感慨。其中“欲渡黄河冰塞川”的“①     ”字,尤其体现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因此,在看似欢乐的宴饮气氛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