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00字。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 2023.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一路走来,获得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学校初二年级开展“中轴申遗我助力”活动。同学们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并将成果汇编成册向全校师生宣传。请你帮助修改完善下面的文字材料。
【篇章一:追古抚今】
1272年,元朝在北京兴建都城,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一点为中心向南形成中轴线,确立了宫城的位置。从元大都奠基开始,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地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它北起钟楼 鼓楼,南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有独具匠心的设计,又有文化理念的渗透。中轴线的建立产生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zhāng xiǎn北京严整大气之美,它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虽然几经朝代更迭,这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始终清晰可见。直到今天,从景山眺望,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仍在。钟鼓楼、天安门、天坛,这些正襟危坐的建筑仍在城市的最中心,装点着北京城壮美的天际轮廓线。北京中轴线承载着深厚的内涵,它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
1. 同学们对文中加点字的字音、拼音处应填汉字和画横线的成语有疑问,请你帮助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A. 因为“更迭”的“更”是“又,再”的意思,所以应读“gèng”。
B. 因为zhāng xiǎn在这里是“鲜明地显示”的意思,所以要填“张显”。
C. 因为“独具匠心”在这里表达“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所以文中使用正确。
D. 因为“正襟危坐”在这里形容建筑物严肃而又拘谨的样子,所以文中使用正确。
2. 依次在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 B. 、 ”。 C. 、 。” D. , 。”
【篇章二:探古访今】
同学们了解到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代营建理念,即宫殿前面是朝,后面是市,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① 北京中轴线以中为尊,左右对称,层次分明。② 内城北中轴的主要建筑体现了“前朝后市”,外城南中轴的主要建筑体现了“左祖右社”。③
同学们从中轴线的最北端——钟鼓楼开始向南探访。首先是紧邻的什刹海,古代它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现在它是市民休闲游逛的好去处,风光秀美,游人如织。穿过万宁桥,来到景山和北海,市民们在景山看景,在北海赏菊。这条中轴线上,繁华热闹的百姓生活与古老的建筑、街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本次探访,使同学们感受到中轴线上市民生活的庄严肃穆。
3. 同学在整理资料时,漏掉了下面的语句,请你根据语意,将此句填到文段中恰当的位置。(2分)
正阳门将中轴线分为“北中轴”和“南中轴”。
A. ① B. ② C. ③
4.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5. 同学们在宣传册中设置了趣味小问答栏目,请你在题中空白处填入相应内容。(1分)
【篇章三:护古利今】
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展十余年来,一直得到各界群众支持。2022年,申遗进入关键期,政府力求把老城区改造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因此用“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这种做法既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又保护了历史文化遗迹,使千年古都尽显芳华。
6. 宣传册上有一副对联需要同学们补充完整,请你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
多载申遗路,无问 ① ,情怀不改穿 ②
一条中轴线,纵贯 ③ ,文化流传系 ④
A. ①南北 ②古今 ③西东 ④岁月 B. ①西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