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30120字。
江苏省盐城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多年以来,许多哲学家、大多数科学家、神经学家以及以自然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者都在激烈地争论着一个问题:意识可否通过人工智能再造。
1980年,持不可造观念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家约翰•希尔勒,用“汉语房间”的形式来表达他的观点。假设一个非汉语语者坐在一间屋子里,当门外传进来一串用汉语字符提出的问题,这个人可以根据手中特别详尽而聪明的规则表,排出一串包含有该问题答案的新的汉语字符,并把它们传出门外。从在房间外提出问题的汉语语者的角度看,似乎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在房间里阅读他的问题并给出答案。但是对房间里的人而言,问题和答案都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希尔勒认为这就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做到的:一个机器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同时却不理解答案的意思。所以说,无论机器的程序有多复杂,它都不可能有意识———它将用最愚蠢的方式来显示它的聪明。
借由“汉语房间”理论,希尔勒加强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攻击。他坚持认为,既然说意识是由非程序、非计算机的生物化学过程来产生,那么人工装置得到意识的希望几乎不存在。
但是,希尔勒的观点看来又是相当容易反驳的。就像从理论上、经验中论证的一样,生物化学作用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且低级但是完整的生物化学计算机装置的问世也是在将来几年内肯定可以预见的,同时非生物化络在模拟大脑功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些传统人工智能学者也反击说,高度繁杂的人工智能程序并不是简单地以最愚蠢的方式从一系列规则中作出选择,而是考虑许多并列的不同规则、处理规则之间的冲突、对各种规则进行推测、认识规则之间的联系,还要组建新的规则。他们认为,这就好比一个锁在汉语房间里的、特别敏锐的、不懂汉语的人最终有可能开始理解汉语一样,一个繁杂的、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系统是有可能得到基础意识的。
另一位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1991年出版的专著《意识的解释》,使得意识——神经元网状系统的概念以及意识可造的观点得到了显著推广。丹尼特提出一种思想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多股信号流同时在大脑神经网络中传递。每一组信号流代表一种尚未发展为意识的原始念头,各种同时出现的原始念头可能会冲刷掉互为补充或互为冲突的看法,大脑在不断地处理信息、收集新数据的过程中,去除意识“草稿”中的某些部分而加强另外一些部分,最终会从这些混杂物中得出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圆满的模式,也就是出现了清晰的思想。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司机一瞥之下看到有什么东西飞快地窜过前面马路,一个原始念头可能是松鼠,第二个可能倾向于是一只猫,第三种念头可能认为是鸟的影子。把这样东西的尺寸、速度、颜色的信息都考虑进去之后,司机的大脑很快能得出结论:是猫。于是,草稿成了清楚的影像。那么同样,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否也可以通过这种思想模型得到类似于意识的东西呢?
有科学家坚持,在一个以分层法组成的更复杂的神经中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意识模仿物,神经网络的每一层可以作出比它低一层更为高级的分类。通过这种模式,原始数据可分至最低层,被模式化的原始数据可以被塑造成低层次思想的部分,这些部分又可以组成较高层次的念头,念头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中组成类似意识的东西。
(摘编自戴维•弗里德曼《制脑者———创造堪与人脑匹敌的智能》)
材料二
尽管现今人工智能现已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务,其中包括:驾驶飞船、自动驾车和人工语音和人脸识别,但部分人声称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意识仅是一种“炒作”。
意识的确切性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们思索、辩论和哲学思考的主题。然而,依据神经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的观点,意识通常被视为人们生活中“经历的一切”。他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意识是萦绕在脑海中的旋律、巧克力慕斯的甜美、牙齿的阵痛、对孩子的强烈宠爱,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希尔勒用“汉语房间”极其形象地再现了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全过程。
B.关在汉语房间里的人最终有可能理解汉语,故而人工智能有可能具备意识。
C.丹尼特在《意识的解释》中提出了从原始念头到清晰思想的思想模型。
D.1990年出版的一本临床医学书籍认为讨论人工意识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生物化学过程可借由计算机来实现,那么人工智能就有希望得到意识。
B. 传统人工智能学者用希尔勒“汉语房间”的概念来反驳,体现了一种论辩智慧。
C. 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层系统来看,层级越复杂,得到的意识就越精确。
D. 从材料二来看,人工智能要像人一样聪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个事件最有可能表现人工智能已具备人类意识?(3分)
A.阿尔法狗击败了人类职业围棋选手,进而战胜了世界级棋王李世石。
B.“妙手S”手术机器人运用5G网络技术远程为动物实施了3台手术。
C.《星球大战》中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成了人类都无法替代的太空船技工。
D.《哆啦A梦》中机器猫突然领悟了大雄其实最需要的不是宝物,而是重建自信。
4.材料一中,各方专家在论证的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论证手法是哪两种?请结合文本说明。(4分)
5.两则材料中的各方专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对立的观点阵营。人们常说“主体的立足点不同会产生认识的差异性”。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 明 灯 鲁迅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它罢!”
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倘没有写,出去也须先走喜神方,迎吉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