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65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 要遵循。
早在 19 世纪, 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 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 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 人 类粗暴掠夺自然时, 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 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 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 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 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 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
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 “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 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 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 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 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 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 基本条件, 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 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
(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删改)
材料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 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
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观,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在对待自然这个问题上,西方思想在两个世界之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习近平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符合 “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
B .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 的诸多矛盾和挑战。
C .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 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 的态度也不相同。
D .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得到国 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并不一致。
C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自然观有机结合的产物。
D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D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4 分)
5 .云南滇池是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光秀丽。 近年来,大量房地产项 目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滇池生态,请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 提出合理建议。(4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灯头 蔡楠
马本斋[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
而今, 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 本斋的手中。
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
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
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 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 党中央决 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