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52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2.4
本试卷共8页,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薄之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响,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 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要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 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 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 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
C.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
D. 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 )
A. 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 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 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
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其蕴含的艺术理论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棵树的故事
王建平
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
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一番考祭后,拟定一个议题: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疏松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
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十个年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