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10字。

  九年级语文练习
  (满分 150 分。练习时间 100 分钟)
  一、古诗文(35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 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柳宗元)
  4.节日之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来表达对 远在异地的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5-10 题(22 分)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
  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 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 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圣人不查存亡, 而察其所以然。
  5. 【乙】【丙】 都选自《列子》。列子,原名      ,是战国时     家学派代表人物。 (2 分) 6.解释下列加点字 (4 分)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     )        (2) 汝之不惠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句子。(3 分)
  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8.【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     和     (人名) 的典故表 达了自己的                             想法。(4 分)                             9.【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                                        10.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     ;【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 的寓意是   ;【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    ”。(6 分)
  二、现代文 (3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5 分)
  ①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新时代的读书日, 关键不 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 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阅读的习惯。
  ②从龟甲木椟, 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 再到电子书籍, 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 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从载体看, 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 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 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 从形态看, 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 后, 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 从感官看, 有人 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也拓展知识 的获取方式。多样的读书体验, 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由此可见, 读书不拘形式。
  ③读书即学习。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即便如短视频 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的世界。学习无处不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