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720字。

  导语:
  2022高考是天津使用高中新教材后的第一次高考,试卷整体稳中有变,既坚持整体稳定的主旋律,又有一些基础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小插曲,个人认为整体难度中等,但对学生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三座大山”之一,也是少数课内基础分占比较多的题,同时也是尖子生拔高突破需要硬啃的“硬骨头”。总而言之,无论哪个分段、水平,文言文阅读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原题解读与命题趋势
  1.数据分析
  年份 文章 体裁 字数 分值(客观+主观)
  2022 《投知己书》杜牧 应用类•书信 790 15+11
  2021 《魏武帝论》苏轼    《魏武帝论》朱敬则 议论类•史论 806 15+11
  2020 《放翁家训•序》陆游    《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叶梦得 应用类•书序 804 15+11
  2019 《衡州新学记》张孝祥 议论类•政论 726 15+8
  2018 《白蘋洲五亭记》白居易 记述类•游记 637 15+8
  2017 《论衡•自纪篇》王充 记述类•人物传记 681 15+8
  注:①由于2022天津高考卷尚未发布,2022年考题由考生提供,与原卷有一定差异。
  ②上述考题(包括2022天津高考题回忆版)均编入《附件1》,为考生提供参考。
  2.总体趋势
  ①考核环节相对稳定
  按顺序排列大致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断句、概括分析(或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理解,文言翻译、概括内容。(2017年未考察概括分析,考察文学文化常识)
  ②字数有增加趋势
  新高考后,考试阅读量提升是一个大的浪潮。无论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是小说、散文阅读,阅读量全在上升,显然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备考时,应当注重阅读能力、概括能力,阅读时详略结合,筛选有效信息,高效准确完成阅读任务。
  (注意:训练是长期性周期性的习惯养成,在坚持在质量而不在量多,切莫一天撑死,一周饿死,建议每周专门训练阅读概括两次,不必花太多时间,从一轮复习开始,足以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保持地方特色,与全国卷仍保持一定差异
  天津卷的文言文分值比全国卷高,但高出的全是基础的文言知识,且相对全国卷生疏字词更少,与课本结合度更高。
  但是,在备考时要注意新的题型和题设问法,例如2022全国甲卷11题的问法。
  ④体裁近年以非人物传记为主
  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要求“真、信、活”,因此更加客观。学生答题时,要更多注意时间、空间、人物性格等事物。
  非人物传记主要以议论、抒情、写景等方式呈现作者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因此学生答题时,要更多注意作者的思维结构与思想感情。
  人物传记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的格式,比如开头
  ……
  附件一:天津卷高考题汇总
  题组一:2022年天津卷文言文阅读(回忆改编版)
  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复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此圣人操心,不顾世人之是非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难,柱厉叔死之。不知我则已,反以死报之,盖怨不知之深也。豫让谓赵襄子曰:“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此乃烈士义夫,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也。行无坚明之异,才无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此乃众人之心也。圣贤义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异于众人者,审己切也。审己之行,审己之才,皆不出众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则藏缩退避,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或有因缘他事,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形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众人,唯审己求知也。
  大和二年,小生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