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80字。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缀行甚远( ) (2)顾野有麦场( )
(3)意暇甚( ) (4)而顷刻两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书虽然写的大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B.文章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C.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杀狼”是故事的结局。
D.文章最后运用的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是画龙点睛之笔。
4.阅读文章,说一说学习了《狼》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①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②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黛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舆③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晋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
【注】①陶叔狐:名狐,排行叔,也称陶叔狐。②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③叔與:春秋时人名。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三 行 赏 之 后 而 劳 苦 之 士 次 之 夫 劳 苦 之 士 是 子 固 为 首 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晋文公亡时 亡:______
(2)行三赏而不及我也 及:______
(3)德行全诚 诚:______
(4)文公其霸乎 霸:______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